牛鱼钓(牛鱼怎么钓) -凯发网娱乐

成功励志 2022-02-05 06:20:05

最佳答案

1

头鱼宴,这里所讲的绝非春天开江时渔家第一钓,或者冬捕头网鱼所成就的宴席。鱼宴一场,在嫩江湾——一千多年前的大辽时期,其意义却远在“吃”之外。

要知端的,还得从当年大辽国的皇帝们来松花江、嫩江湾一带春捺钵说起。据《辽史》记载:“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而每次春捺钵,辽皇帝都要亲自抛钩取鱼。所得之鱼谓“头鱼”,以此鱼为宴,即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头鱼宴”。

那时,辽皇帝所取之鱼,既不是今天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也不是挂在渔家人嘴上的“三花五罗十八子”。那么这“头鱼”到底是什么样的鱼呢?今天说来,首先是那鱼的个头儿,钩上来一条都在百斤以上,抑或千八百斤,绝对体现它的王者地位。而“钩者”更不一般,据有关辽史专家讲,每当冰透鱼跃之时都是辽皇亲手掷钩,先将那大鱼锁住,然后放线,任它游回到水中,待那鱼因出血过多而昏迷之时,再牵动钩绳把大鱼拉回来拖出冰面。那时人们管这所获之鱼叫“牛鱼”,亦是今天人们所熟悉的大鳇鱼、七粒浮子等。

简单地一说,人们便知这个“头”字了得。首先那鱼之大,为众鱼之首,堪为其“头”。而这“宴”,又是以大鳇鱼烹制出的美味佳肴,且由皇帝率文武百官、各族部落首领所共享。至此,再仔细品味这“头”字的寓意,让人感觉这一切都是力量的彰显。

2

鳇鱼,早年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和嫩江下游等水域。有关资料介绍,它是白垩纪时期保留下来的,与恐龙同期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如今,恐龙早已消失,而它却依然优雅地存活于世,无怪水产专家称它是水中的“活化石”。

鳇鱼生性凶猛,属于大型食肉性鱼类。一般寿命在30至40年左右,最长可活50年以上。有关它的文献这样介绍:鳇鱼的身体粗长呈圆锥形,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尖,口的下位宽大呈新月形,嘴的前方有两对触须,小眼睛,距吻端较近。身上五行纵列的菱形骨板;背部正中有较大的骨板10至16块;左右两侧各有骨板32至46块;腹侧亦有骨板8至12块,分别长在胸鳍基部,直至腹鳍基部。背上有尖锐而微弯的刺,背鳍位置远在身体后方,尾鳍侧歪,上叶长而尖,下叶较短,体的背部为黑青色,两侧呈黄色,腹部呈灰白色。

鳇鱼喜欢生活于江河中下层,常年栖息于大江的夹心子、江汊子等水流较平缓、或是激流漩涡处。它不喜群居,常常独来独往地单独活动,每当涨大汛时,异常活跃,并不时在江面翻滚跃动,常常激起丈八高的浪花。冬季,在一般六七米深的江水处越冬,初春开始洄游到产卵地,每年5至7月开始产卵。产卵处一般在水流平稳、水深在2至3米的砂质江段处,卵粒附着在砂砾上。鳇鱼幼体以江底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小鱼、小虾和幼体昆虫为主要食物。一周岁以后,即以鲤鱼、鲫鱼等杂鱼为食。

今天,我们尚未发现记载头鱼宴烹制过程的文字,也无法知道那美味佳肴的详情,可那设宴人与赴宴人的名字却历历可查,一切已成故事……

3

如今,在嫩江湾说头鱼宴,也着实有些斗转星移,往事千年了。不过嫩江湾,还着实有一定的“话语权”。

说“话语权”,还得从辽代“四时捺钵”说起。“捺钵”,契丹语,亦行营、行在的意思。所谓“四时捺钵”,亦“春水秋山,冬夏捺钵”。春捺钵,是辽代皇帝的一种渔猎行为。其实,那是契丹人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每次春捺钵,辽皇帝都要携文武百官、皇妃宫女,威仪浩荡地向捺钵地开来。每次到达捺钵地,辽皇都要“住坐”三个月之久,临朝听政,接见别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并以“头鱼宴”相款待。宴会中,辽皇帝一边听取各部落首领“述职”,一边发布治国大事,一边接受各少数民族部落每年的朝贡。

据《辽史》记载,自辽圣宗耶律隆绪于太平二年(1022年)确定长春州为春捺钵地后,以后辽兴宗、辽道宗,直到天祚帝,每年都在三月间到长春州的鸭子河泺、鱼儿泺、长春河,或混同江等地开展春捺钵活动。据统计,仅这四位辽皇帝就来长春州、泰州一带开展春捺钵活动达97次之多。其中:纳水2次、鸭子河泺14次、鱼儿泺23次。据有关专家考证,纳水,即嫩江;鱼儿泺,即月亮泡;鸭子河泺,亦嫩江湾一带。

说到这儿,免不了要对鸭子河泺的位置说上几句。据《辽史》记载:“鸭子河泺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长春州东北三十五里,四面皆沙埚,多榆柳杏林。”从引文的描述中,便可初步确定鸭子河泺的所在地——长春州东北三十五里。那么“长春州”又在哪里?据辽史专家考察,“长春州”位于今天松原市前郭县八郎镇北面的塔虎城。由此,《辽史》所述的鸭子河泺,便是今天的大安境内的嫩江湾无疑。那里江阔水深,应是开展春捺钵活动的最佳地。

嫩江进入大安境内,行至太山镇的前宝石屯时,便向西拐了个大弯,这便形成了嫩江湾这片辽阔的水域。许多辽史专家来此考察,都肯定地说这里最具备“春捺钵”的条件。有资料显示,鳇鱼所生活的水域,一般水深都得在7米左右。即便今天,嫩江大安段平常水深也都在20米至30米左右,而江湾漫滩的沟汊和湖泊,更是四季盈水。从老坎子码头向南,有个被人称作圈(quān)河的地方,虽历经江水冲刷和泥沙淤塞,而那“圈河”痕迹依旧清晰,一般水势都十多米深。有一年,著名作家、民俗文化学者曹保明来到嫩江湾考察,他站在西岸高高的土崖,面对着圈河这方水域激动地说:“这圈(quān)河,当是闯关东的先民们误读。它的读音应是圈(juàn)河,亦‘鱼圈’的意思”。仔细体会,便感觉确有道理。明白点说,它就是圈(juān)鳇鱼的“鱼圈(juàn)”。且看,一个“圈”字的三个音,即quān、juàn、juān,其中,名词属性的圈(juàn)河,与动词属性的圈(quān)和圈(juān),在此都落地。结合文献记载,可以想象,每年汛期,当巨大的鳇鱼在激流汹涌的江心嬉戏,古人是怎样划着船,拉着围网一点点地把它圈(quān)到预定水域,再把凶猛的鳇鱼圈(juān)进圈(juàn)河,最后再把入口处用箔片扎住的情景。

想来,那宏大场面也应是相当激动人心的!

4

辽皇帝每每钩得头鱼,便设“头鱼宴”于大帐之内。至于怎么个吃法,已无文献可考,若借今嫩江湾时兴的一鱼多吃来还原——御膳房的师傅们一定是极尽了炖、蒸、熘、炒、煎、烤、生拌等法子,才烹制出那鳇鱼肉、鳇鱼排、鳇鱼筋、鳇鱼鳍、鳇鱼鼻、鳇鱼子、鳇鱼肚、鳇鱼皮、鳇鱼软骨、鳇鱼肠等诸般花样翻新的菜肴来。

自对春捺钵有所了解,大鳇鱼便走进我心。无事便查阅资料,揣度它的模样,想象捕获的情景和头鱼宴的场面,于是便有去黑龙江和同江与它谋面的想法。想法一有,不久即是个相逢,邂逅不在他乡,而在自家门口儿。

大汛过后的2014年的5月13日,忽地有消息传来:在嫩江湾的老北江段,渔民意外捕获一条大鳇鱼!这无疑是一条爆炸性新闻。大安市一位领导告诉我:“这条大鳇鱼被大安市酿酒总厂收购了!”于是,我立即拨通了大安市酿酒总厂的电话,电话那头负责人孔令海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大鳇鱼被捕获的过程。经一天的接收准备,14日晚鳇鱼运抵大安酿酒厂院内。对辽金史有一定研究的孔令海思忖再三,站在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鳇鱼的高度,将这条大鳇鱼买回并保护起来。15日一大早我便赶往现场,抢先来了个眼见为实。

嫩江湾发现大鳇鱼的消息不胫而走,新华社记者在新华网吉林频道上发消息:吉林省大安市近日在嫩江发现一条长2.4米,重约280斤的大鳇鱼,目前已得到妥善保护,救治后将放生……

5月18日,曹保明老师带领专家和媒体记者来到大安,对嫩江湾出现的这条鳇鱼进行了鉴定,并对出鱼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鉴定后,对大安嫩江湾发现鳇鱼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当日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对这一新闻做了报道。

大鳇鱼的回归,首先证实了嫩江湾的渔业历史。从月亮泡汉书遗址出土的鱼钩范和陶制的网坠看,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在此以渔猎为业。及至大辽时期,大安所处的长春州,应属这一区域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要不,从辽圣宗到天祚帝近百年间,四位皇帝怎能近百次地来鸭子河泺和鱼儿泺等地春捺钵呢?

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松花江、嫩江及洮儿河沿岸的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普遍增强。而大安市在对各类污染源进行整治过程中,关停了产生污染的造纸厂、皮革厂和化工厂,对流域内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工程,这一系列措施对恢复生态、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嫩江、洮儿河中上游污染源的治理,使嫩江湾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适合了大鳇鱼生存,才使得它乘着那年夏天的大汛重回故地。

如今,那一场场写满传奇的“头鱼宴”,早已化作历史的云烟……旧事重提,并不是想复制它的过程和美味,只是探秘捺钵文化,进而循着这股地域文脉,感受嫩江湾历史与文化的厚度。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周云戈

编辑:刘颖

剩余:2000
上一页: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