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当下的力量:观察、当下、开悟,不止步于此生 -凯发网娱乐

励志创业 2020-05-01

最佳答案

近些年来,我逐渐懂得观察和思考自己生活这件事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除了工作,便是娱乐,对于将来没有打算。有人整日沉迷于专研,不知前路,却咬牙前行。有人明了自己的活着目的,潜心做事,盼得是未来的成功。

这些生活方式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他们都活在自己所设定的生活情境中,看似有人活得不错,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人因生存焦虑和无法满足的欲望而感到痛苦,会因为过去和未来无法改变和达到而陷入痛苦,以及满足于当前没有觉知心产生的隐形痛苦。如何解决这些痛苦,让自己能够过得更快乐,正是埃克哈特·托利所写的《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重要核心内容。

图片选自网络

埃克哈特·托利在29岁那年,因一场意外经历改变了他对自己生活的看法,用七年的时间去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当时所著的这本书被心灵学家张德芬看了简易版后,深受启发,不仅为书做翻译,还帮助宣传,许多读者看后获得了一种新的转变。

当我第二次重读《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时,我才理解了埃克哈特·托利所想要表达的东西,看似简单易懂的获知却蕴含了极大的对自我、对生活的深刻领悟,极少人能够如此去思考和观察,所以造成大多数人活在痛苦之中。而这次我想通过自己对《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讲述帮助到你重新看待这场人生。

图片选自网络

知晓痛苦,拥有意识,成为观察者

你知道痛苦的真正分类吗?用《当下的力量》中埃克哈特·托利的话来解释,“现在产生的痛苦,以及过去产生的但现在仍遗留在你的思维和身体内的痛苦。” 那么痛苦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用佛家的话来解释,“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

可是大多数人能感受到这份痛苦,知晓它是为何产生,却不知它的真正创造者其实是我们的大脑。是大脑让我们去忧虑过去,担心将来,以及从外界感受和得到的痛苦施加在我们的思维里,而误以为这是我们自己所产生的。

在《当下的力量》中埃克哈特·托利提到人其实是有两个“我”,一个是真实的我,一个是虚假的我,前者是本体,后者是思维,也就是虚假的自我,也可以称为“小我”。

你也许会疑惑,为什么将思维称为虚假的自我?因为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欲望和好恶都是因为个体本身所呈现的,可是你仔细想一想,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过去积累至今而形成的,又或者这是你投射到未来的想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思维反馈给你的内容,也是人无意识的状态。

当然,首先要承认思维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帮助我们生存的重要道具,帮助我们收集、整理、储存、分析信息以及攻击、防范其他思维,但意识的存在其实并不需要思维。比如当你受到别人的不公平对待,你的情绪会先一步思维所产生,并且有可能一直延续到某个时刻才停止,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已经被思维控制,也就是你会思考怎么发泄和反击,让你以为这是真实的自己,而忘记去观察这个情绪产生的意识,这就是无意识中思维的表现。也是产生某种形式的痛苦的根源。

而真实的我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你会去感受到它,但不会受它的控制,并学着观察它,识别它真实的目的,这是帮助你减少痛苦的重要途径。

在《当下的力量》中有句话,“痛苦只能以痛苦为食,它不能享用欢乐。”当你没有意识到痛苦是来自外界强加在你的思维世界,与你本身无关时,你最终还是会回到错觉和某种形式的痛苦之上。也就是书中常说的“源于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而前面让你们去识别自己的意识,也就是识别自己现在内心的抗拒。

当我们开始学会察觉内心的情绪,学会做一个观察者时,我们才能看见自己本身,而不是思维所营造出的那个意象。就像托比亚斯·艾特金斯所说“只有当你不再扮演无助的受害者角色的时候,才能够开始拿回生活的掌控权。”(选自《我并不孤独》)尽管所描述的背景不同,但我觉得放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丢开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回归到真我这上面去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 。

图片选自网络

钟表时间,学会接受,成为当下者

许多人对于时间存在混淆感。人们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不可否定,但人们常常会将“心理时间”去看待实际生活,这样的做法时常会令人痛苦,但这与前面所提到的痛苦有不同,前文是情绪上的感知,这里是因为带着过去承受的伤痛持续性、强迫性地延伸到现在甚至未来,主观上已经摒弃了当下的重要性。

什么叫做钟表时间呢?就是利用时间处理实际事物,并且能够立即回到现实生活,它是汲取了过去积累的经验,在预测中完成的实际行动。而心理时间就是人们对过去的无法抽离或未来的错误期待中,这两种行为都是无意识将小我放出来,并由思维投放在你脑海中,让你误以为可以或者不能获得解脱。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到为什么有些人重复沉溺于过去,或者是以为未来就可以得到救赎,他们都错误的把希望寄放在了不切实际的某处或是不愿意使自己认清现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拒绝性行为,自然收获的永远是痛苦。

比如,你过去犯了错,你将这种自我悔恨延续到现在,无法正确看待此刻的你自己,这便是心理时间的表现。如果你吸取教训采取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便是正视当下,也就是钟表时间的呈现,也是正确的做法。

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埃克哈特·托利写道,“在时间中没有救赎。你无法在未来被释放,当下时刻才是你获取自由的关键,所以你只有在当下才能解脱。”

我觉得当下的力量就是忠于此刻的自己,此刻容纳了你本身的阅历、思考、做事方式、内心的信仰的自己,去同时感受思维和情绪两个层面的发生,符合你真实内心而做出的行动,你会发现无论此刻你做了什么,你内心都会带着喜悦与平静。

但是我们要知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为身份形式所服务,简单来讲就是衣食住行,所以当我们处在这样的生活情境时,我们会面对许多“此时此地”令你无法忍受并且非常使你不开心的问题,书中提到你有三种选择,“从这种状况中离开,改变它,或者完全接受它。如果你想对你的生命负责任的话,你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同时必须现在就做出选择。”

就比如你为了生存只找到你不喜欢的工作时,在此刻你只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尽管你思维上是抗拒的,但你自己明白这是此刻必须完成的事,于是你放下了心中的消极情绪,很好的完成工作,养活了自己。这虽然看似是受到委屈,但你并没有服从思维发出的指令,这是切实行走在当下的一种行为体现。

另一种就是再次放弃这个工作,不强求自己去干不喜欢的事,不与内在想法冲突,相对的就没有了抗拒,有意识地忠于自己。尽管这种做法看似很傻,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在这样做的事实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合理的”。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导演李安,他曾说起自己窝在家里六年却没有出去工作的原因,是觉得要做导演必须持续写剧本,如果到处打工,以后就会很难再往导演这条路上走。这样的忍耐力是常人所不及的,但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是:对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有清晰认知,完全能够接受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并能有勇气承担当下的后果,这便是那个活在当下的人。

图片选自网络

两种形式,一个终点,成为开悟者

在《当下的力量》第六、七章中埃克哈特·托利提到“未显化状态”这个话题。他说人应该意识到身体形式和内在形式的存在,而内在形式即内在身体,它的最深处便是不显化状态。

所谓的身体形式即是身体的基本功能与动物相似的存在方式——欢乐,痛苦,呼吸,喝水,排便,睡觉,寻找配偶和生育的动力,生和死。但尽管身体形式受限于生老病死,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你,你的本质是超越生和死。这就是所谓的内在形式。并且内在形式是无时间性的。

每一个生命形式都会走到死亡的终点,但是这个过程中内在身体的获取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看过庆山的《夏摩山谷》,你就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这句话的涵义。尽管这个世界广阔无边,浩瀚无垠,但是我们意识中在前行时所获取的生命能量却不会因为时间而消散。

就像书中所说的,“你不再是这个陌生宇宙中一个无意义的小碎片——短暂地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浅尝欢乐之后随即遭受痛苦,最后还要面对最终的幻灭。在外在的形式下面,你是与一些非常广大、非常浩瀚、非常神圣的东西相联系的。”我们的内在身体是无法具体表现,但它就是存在于这个世界,可以说它是意识,生命,本体,没有人能够否定它。

想起书中一句话,“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时间的珍贵是对于我们短暂而无常的肉身来讲,但当你在沉浸于此时做的事时,时间便是个虚幻的东西,而你做的事才是你价值的体现。

可是如何才能使得我们的内在身体获得更多意识的成长?书中说到大多数无意识的人需要遭受磨难才能觉醒,并不单指身体的受难,重要的是意识方面的碰撞和冲击,因为世界只是你的内在反映。并且此刻你的身份——观察者和当下者需要同时存在,你才可能进阶到开悟者。

也许你会想到那些遭受疾病,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方面的人该如何去使自己得到开悟?书中写道,“允许痛苦迫使你进入当下时刻,进入强烈的意识临在状态,利用它来开悟。”也就是接受它本身的存在。比如某种失去或疾病,不去认为生活愧对你,也不要责备自己,而是让自己看见此刻,允许情绪的流动,但却要意识到这与你本质生命无关,你仍然是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生活的越久,越能意识到生活的千面性,而通过埃克哈特·托利所写的《当下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身体这个容器却并不会因为丰富的获知得到永生,但死亡并不是终止,人类反复在历史中离开又回归,于是区别是,人如何去对待此刻,对待这场生命。最终获取开悟的能力,是为了合乎人的本性,而不是单纯的活着。

——完——

ps:书中有讲爱情关系方面的内容,我觉得可以单独整合成另一篇文章,所以在这里就未提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或等待我写出的文章,另外在写作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作者后面文章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庆山的《夏摩山谷》竟然有许多相似的表述,于是在最后一段的启发是我借鉴了庆山的表述(《夏摩山谷》124页),如有侵权即删。

书评当下的力量:观察、当下、开悟,不止步于此生

剩余:2000
上一页:
下一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