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诗词简史:理性的诗,感性的词,宋朝独特的文学形式 -凯发网娱乐

励志创业 2020-05-01

最佳答案

提到历史上的每个朝代,我们都能对它们的特点说出一二:汉唐繁盛,军事力量强大;宋朝却偏羸弱,虽然经济文化发展繁荣,但军事方面却极为薄弱,后期甚至退居一隅,一让再让……每个事物的特征能让我们快速的对它有个大概印象,但是也会让我们对它的认知过分僵化和片面,所以有些时候不能满足于了解事物本身最典型的特点,而要深入其中,发现它们的多面性。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就抱着这个目的,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重新梳理了两宋的诗词发展及相关文人,写成了《两宋诗词简史》。在书的绪论中,戴教授首先就点明,宋朝的文学成就不仅仅是词,还包括诗。诗与词是交相呼应,共同发展的,某种程度上它们代表着文人大家的双重面貌:理性的自我和感性的自我。

《两宋诗词简史》囊括了诗歌和词的发展历史,并将有代表性的文人单独列出,详细介绍,旨在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两宋诗词文学的发展进程。

一、诗与词的不同地位

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二十多岁就成书的《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不止王国维对宋词的评价很高,我们现代人也觉得词是最典型的古代文学成就之一,地位非常高。但是,古人却不这么认为。

就拿中国最早的一本词的合集《花间集》来说,它从取名上就有不正统的感觉,“花”暗指的就是声色场所,这里面收录的词,就是在声色场所中写下的。虽然这里面的词都是名人大家写的,但仍然被归为消遣之物。

宋朝的大词人苏轼和陆游,在给自己编撰文集的时候,一个将自己写的词放在了附录里,一个在文集卷首反省,后悔自己年少无知,写了那么多“不入流”的词。柳永以词见长,常年流连青楼花妓之间,更是被同行所不齿。

反观“诗”这种文学形式,自古就是文学界的大腕,自带光环。文人名士都以诗作来作为自己文学水准的体现,唐诗更是各朝代诗歌很难逾越的高峰。唐诗的崇高地位也深深影响着宋朝的文人们。

无论有名没名的文人名士,都把诗当作是正统文学形式,在诗中打官腔,抒发高尚的情怀和思想,把自己的情绪和儿女私情都放进了词里。

这种轻词重诗的现象,直到清朝才逐渐改变,到了王国维这儿,他直接将词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他觉得词很“真”,词里包含了文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是高境界的文学形式。

二、诗在宋朝的发展

1、模仿唐诗时期

文学创作并不像改朝换代那样“一朝天子一朝臣”,唐初诗歌仍笼罩着齐梁余韵,宋初词坛同样也回荡着前朝的“唐音”。——戴建业

宋朝初期的前六十年,主要的诗歌体裁依次是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沿袭了唐朝的形式。

白体的特点是浅俗流畅,在无数写白体诗的文人中,有一人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这个人就是王禹偁。

《寒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这首诗在语言的表达流畅等方面接近白居易,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又有杜甫的影子,在纷纷模仿白居易诗的文人中,他摸索展现了自己对诗的见解和表达。

晚唐体则以构思精巧和语言淡素为特征,代表人物有寇准、魏野、林逋等人,绝大部分都是隐士或者僧人,只谈山水、闲情逸趣等,不怎么涉及现实生活。其中林逋的名气最大。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的诗对梅花的描写细致传神,非常精致,但是正因为太精致,会带有刻意的感觉,缺少现实的活力和生命力。

西昆体是由杨亿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与晚唐体的诗人代表相反,西昆体的诗人都是朝中显贵,在诗的表述上也是金碧辉煌,非常浮夸。在诗中堆积各种典故,就是缺少真情实感。

2、唱出“宋调”时期

模仿永远不能长久,只有注入自己的特点和新意,才能源远流长。

出身普通官吏家庭的欧阳修,为宋诗带来了革新。他自幼丧父,母亲对他要求严格,十几岁时在垃圾堆中得到的一本韩愈文集,对欧阳修影响巨大。后来欧阳修中进士,结交了许多文学青年,又借助职位之便,将新的文风作为录取考生的标准,从中筛选出了一大批年轻文人,如苏轼、苏辙、曾巩等,都是当时被录取的考生。

欧阳修极力反对西昆体的空洞华丽,认为诗要传达心声,联系实际。欧阳修的诗体现了自己对职场、生活的感受,也包括了艺术鉴赏。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诗是欧阳修自己最满意也是大家传诵最多的抒发个人情怀的诗。除此之外,他在作诗的时候,最典型的手法和特点是将诗歌散文化,并在诗中加入议论。

3、自成一派时期

翰林风月三千首,

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

后来谁与子争先。

这首《赠王介甫》,是欧阳修写给王安石的。在诗中欧阳修将王安石比作当世的李白、韩愈,可见其地位之高。

王安石的诗歌成就与他的政治生涯和抱负密不可分。早年,王安石大力推行新法改革,并写了许多政治诗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强烈希望能够遇到君臣相知相交,互有默契的幸事:

《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晚期被迫离职后,诗歌由气势凌厉逐渐转变为抒情含蓄之风,将对大自然的欣赏和赞叹写入诗中。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之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从中我们能看出,王安石的诗歌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他本人的政治志向和个人性格决定了他会在沿袭唐风的宋诗路上,走出自己的痕迹。而诗歌也详实记录了王安石这一生的心路历程及变化。

自此,宋诗开始了它自己的独特发展序幕。

三、词在宋朝的发展

1、承上启下时期

宋初时期,词仍然是花间词的延续,以小令为主,偏细腻婉约。能够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文人有三个:晏殊、晏几道和欧阳修。

晏殊学问高深,才华横溢,在仕途上也非常顺遂,坐到了宰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他的词中看不到半点儿开心和愉快,反而处处透着感伤和无奈。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用不执着换取了随遇而安的心境。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孩子,作为宰相府里的贵公子,为人孤傲天真,不理俗事,这也导致他家道中落后,四处碰壁,吃尽苦头。所以晏几道的词以凄苦哀怨为基调。

《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纨扇有新诗。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

今感旧,欲沾衣。可怜人似水东西。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虽然在诗和文章中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但到了词中,也换了一番样子,大多数都描写的伤春悲秋之情。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哀婉缠绵,曾经被错放在别的词人文集里,后来是李清照进行勘误,才让这首词回归到原作者欧阳修名下。

2、继往开来时期

到了范仲淹和张先时期,宋词终于有所突破,范仲淹的词不再拘泥于风月闺情,囿于方寸之间,而是抒写豪云壮志,辽阔的风景。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张先则是在描写对敬畏的感受中十分细腻,通过词句一层层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道,张子野(即张先)始创瘦硬之体。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3、焕然一新时期

戴建业教授评价,词发展到柳永才真正“声色大开”,从所抒写的情感意绪,到用来抒写的语言、结构和体裁,无不令人耳目一新。

柳永为我们打开了词的新世界,拓宽了词的格式。但他在生前却毫无名气。根据仅有的史料我们能知道,柳永出生在官宦人家,连考三次都没中进士,后来他就常年混迹青楼,由于他非常了解市井生活,并有亲身经历,所以写的爱情词别具风味: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专一热烈的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柳永在四十八岁那年,终于考中了进士,可当官后并没有安定下来,反而四处奔波为官,十分坎坷。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在词中,柳永将自己对仕途生活的厌倦表现出来。

柳永除了将慢词发展成与小令比拼的文学样式,还自创了许多新调。并且他的词中,很少用到典故,都是家常话,非常易懂,这也是能得到百姓广泛传唱的重要原因。

自此,宋代的诗词彻底摆脱了“唐音”的桎梏,展现出了自己的风格。后期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文人巨匠,将诗词又推入了新的高峰。如果你想详细了解宋代诗词的发展,以及著名诗词人的经历及文学成绩,这本《两宋诗词简史》绝对值得一看。

两宋诗词简史:理性的诗,感性的词,宋朝独特的文学形式

剩余:2000
上一页:
下一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