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越读者一学校带来的一些困惑 -凯发网娱乐

励志创业 2020-05-01

最佳答案

读书《越读者》(一)学校带来的一些困惑

今天学习的书目是《越读者》,本章题目为《第1章学校带来的一些困惑》。

01 范多伦与电视广告模式

一九五六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英姿焕发的年轻教授,查理·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参加一个叫作《21点》(twenty one)的对决型益智奖金节目,连续拿下十四周冠军,创下五千万人收视的纪录,轰动全美。他不但累积了惊人的奖金,上了《时代》杂志封面,还在固定节目里谈十七世纪的诗、谈几何学,成为风靡大众的媒体明星。然而两年后,有人开始检举《21点》作弊,节目内容事先有套招。主办单位和范多伦先是都否认,但随着司法单位的调查节节升级,最后连国会都召开了听证会,范多伦终于承认他“介入此事甚深”,无数支持他的观众为之哗然。

美国从此因为这个丑闻而形成一个规定:电视节目不得再由单独一家广告主赞助,以免独家广告主为了收视率而操控节目。今天我们熟悉的、电视广告划分为多少秒单位的模式,才由此出现。这个丑闻在20世纪的美国电视发展大事纪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02 中学教育功利阅读的问题

第一、没法认清教科书与参考书的本质。

第二、 破坏了其他阅读的时间与胃口。

第三、 破坏了他对人生的想象。

03 read the word与read the world

英文世界里,把“read the word”(阅读文字),和实际历练人生的“read the world”(阅读世界)并称。意思是:每一本书都可能是一道窗户,改变我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或是一道门户,改变我们人生真正走出去的方向。有了阅读的“窗户”与“门户”,又有因此起而行的行动,人生可能的走向,因而丰富起来。

04 朱光潜谈无目的阅读

朱光潜对无目的阅读的分析,是最深刻的。

他讲这种阅读有利的面向:

“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趣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

他又指出了问题:

“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摘自《谈读书》)

05 四十四岁才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

我因为对范多伦故事的好奇,而去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几个日夜一口气读完那本书之后,最后不只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解决了我对阅读这件事情思考许久的疑团,也有了许多强烈的感触。

其中之一,是羞愧之心。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那个春节前的两个月才知道这本书,到自己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

为了让别人有个参考,不必浪费这么多时间,我在台湾商务印书馆任内决心出版这本书的中文版,也成了合译者之一。之后在那本书的译序里,我不免惋惜地提到:“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

前面说过,当我在四十四岁那一年才读到一本书,真正让自己对阅读这件事情有所体会的时候,有着羞惭与惋惜两种感触。

但,我还有一个感触则是:何其有幸。

在出版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后才读到这一本书,与其说是不幸,不如说是有幸。

这么多年来,我在阅读的路上,思索固然很多,困惑也多,清楚的有一些,迷糊的更多。

譬如,困惑与迷糊我的事情里,有一点是,我到底该怎么形容阅读是怎么回事,才能把许多前人个别听来都有道理,但是对照起来却相当矛盾的说法兜得起来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让我在学习、印证许多阅读方法的同时,突然想出应该用对待四种饮食的比喻,来说明阅读方法的重点。更进一步,我感受到这本书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我固然了解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但是在那之前最少同样重要的另一件事情──如何寻找一本书呢?于是,我又开始了接下来七年多时间的另一段摸索。

这么说起来,多年的思索后读到关键的一本书,不但帮我就阅读这件事情的心得和困惑,做了许多印证和总结,也让我对阅读环境的现实与理想,充满了新的好奇。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年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我读那本书的感受不会这么深刻,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

『何远舟的得到』:「就是这么神奇,早有早的好处,晚有晚的幸运。」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越读者.第1章学校带来的一些困惑

读书越读者一学校带来的一些困惑

剩余:2000
上一页:
下一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