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什么梗 -凯发网娱乐

人生感悟 2021-12-17 05:16:02

最佳答案

中国人喝茶的历史由来已久,从神农时代的药用,到茶道逐渐形成体系,再到今天,茶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三大无酒精饮品之一。英国人爱喝红茶,日本人崇尚抹茶,中东地区则盛行奶茶,茶的产地从中国辐射向全世界,人们喝茶的方式也日新月异,往茶里添加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不禁迷惑了——好好喝个茶不行么,非得添这添那?

但你知道吗,这往茶里加佐料的事,可不是外国人发明的,咱们的老祖宗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了。

都说茶历史悠久,与茶相关的文献史料和名人也多如满天星斗,但若要论知名度,想必没有谁会否认陆羽和他所著的《茶经》吧!那么茶圣陆羽究竟是怎么喝茶的呢?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方面专家经过近一年的科学实验,终于科学地“复原”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茶艺。

参与“复原”唐代茶艺研究的姚国坤说,“煮茶时要掌握好火候,协调好茶、水、盐三者用量的比例关系”,当水温达86摄氏度至88摄氏度发生“一沸”时,按一定比例加盐;当水汽增加,“缘边如涌珠连泉”的“二沸”时,舀出一瓢沸水待用,并用夹有节奏地向同一方向搅水,当中心出现旋涡时,按量放入茶叶,至茶水“腾波鼓浪”的“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一瓢水止沸,随即端下煮茶锅,舀茶汤分成3至5碗——“此时,边品茶,边尝点心,有滋有味,真是茶乐融融,唐代茶艺的精髓也即在此了。”

赫赫有名的茶圣喝茶的时候竟然是放盐的?这不禁令初次了解到事情真相的人大跌眼镜,然而放盐还不是唐人茶道的全部,据《茶经》记载,唐人还流行“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的饮茶法,只不过陆羽对此颇为不屑,认为这是“沟渠间弃水耳”。

那么这样的茶,它好喝吗?唐朝诗人卢仝曾有诗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简而言之就是,喝着喝着都要成仙了……

但即使有如此多的佐料被掺了进去,茶本身的好,才是茶道之中最为关键的。在陆羽所谓的“茶有九难”中,“造”是排第一的,“阴采夜焙非造也”,也就是说阴天采摘夜间焙是不好的,可见采茶和制茶的工艺也会影响到茶的出品质量,要出一款好茶,茶源地、茶树种、采茶时机、制茶工艺都是极为重要的条件。

茶源地决定了茶树生长的环境。作为普洱茶的产地,云南的茶树种植早已蔚然成风,然而真正的好茶,只产自澜沧江中下游2000米以上古茶黄金产区,这里的光照、气温、雨水和土壤酸碱度绝妙地达到了平衡,这里的茶树由天地亲手早就,百年养成,堪称普洱茶树中的贵族。

而茶树种的名贵也决定了一款茶的身份和地位。清朝乾隆年间,龙井备受太后和乾隆帝的喜爱,乾隆御封了十八棵茶树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献太后,时至今日十八棵御茶仍然是龙井中的翘楚,名贵不可方物。

从采摘上来说,清明前后采摘下来的长出4-5叶的嫩芽,制作出来的茶才是最好的,而且在采摘的时候,只能用拇指和食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利用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如果使用机械采摘,茶的品质也会降低,所以手艺精湛的采茶师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也是最至关重要的——制茶工艺,决定了茶的成败。再好的茶,一旦工艺不到位,最后也只会沦为枯枝败叶。早在唐朝的时候,制茶的工艺就已经被细分为七道工序——采、蒸、捣、拍、焙、穿、封,具体来说,新鲜的茶叶被采摘下来后,要放入甑釜中蒸,然后把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制成团饼,以炭火焙干后,用竹篾穿起来封存。

这样传统粗放的工艺用来制作普通茶饼或许还行,但若是要制作茶膏,那简直是暴殄天物了。传统的大锅熬制茶膏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反复地高温熬制容易导致诸多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续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向霉变转变,无法支撑长期存放,而且茶叶在高温状态下,大量营养物质会随水蒸汽一起挥发流失,茶的饮用价值大大降低,更为可怕的是,大锅长时间熬制,会析出大量的铅、汞、砷、铜等重金属,对人体健康而言是一大威胁。

有了好茶之后,无论我们是想清水冲饮,还是搭配牛奶、姜汁、玫瑰,又或者效仿古人兑盐兑葱姜蒜,想怎么喝就怎么喝!顺便告诉大家,这种“添油加醋”喝法,至今仍在不少地方流行着。

#茶##茶生活##茶艺##喝茶##科普有料#

剩余:2000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