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什么梗(超载有什么危害) -凯发网娱乐

励志教育 2021-12-19 10:29:00

最佳答案

最近,一个“我只会心疼gie gie!”的梗突然红遍全网,各种玩梗、二创数不胜数。

于是,抱着科学务实的求知精神(真的!),小北也去研究了一下这个梗的出处——一段果然如评论区所说,“一天不看就难受,看完难受一天”“好的艺术应该送给观众,而不是送走观众”的魔性小视频。

没看过的小伙伴先别急着点出去找,这就让小北来给你盘盘,这条短短的小视频里,信息量超载到了什么程度!

在这个仅有28秒的小视频中,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坐在哥哥的车子后座上。开头第一句就引人浮想联翩:“哥哥,你给我买这个,你女朋友不会生气吧?”

信息量出来了!(1)视频里这位没露脸的哥哥有女朋友;(2)这位哥哥给他亲昵的“妹妹”重金买了礼物。出轨?秘密约会?我们接着往下看。

女孩吃了一口棒棒糖递给“哥哥”,哥哥尝过之后,女孩的神奇语录又来了:“啊~哥哥!你女朋友要是知道我俩吃同一个棒棒糖,你女朋友不会吃醋吧?”

刚制造完一波让人不适的造作,女孩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哥哥,你骑着小电动车带着我,你女朋友知道了,不会揍我吧?!”

最后,点睛之笔来了:“好可怕,你女朋友。不像我,我只会心疼gie gie!”

视频看完,小北只想大呼好家伙,这是什么离谱的新概念绿茶?现在的绿茶已经进化到这个品种了吗?

当然除了少女好颜艺之外,不得不说,这个阴阳怪气反讽绿茶的小视频,每一句都是直戳痛点,最后一句的魔性洗脑读音更是赋予了它出圈的资本。但是抛开这个梗的爆火不谈,视频反讽的对象——绿茶,确实是一种神奇的存在。

绿茶这个称呼已经是有年头的老梗了,基本代指表面外貌清纯、人畜无害、背后工于心计、玩弄感情的一类女性,而关于绿茶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

许多经典绿茶语录,更是在影视剧中不断出现、因此也被人们不断玩梗:“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不想你们因为我而吵架 ”,“我真的只是当他是哥哥而已”,“你这么好,她怎么不懂得珍惜呢?”

当然,绿茶段位也有高低之分。从某乎来看,其实关于绿茶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青年,很多问题下边都是挤满了回答与分享:“为什么男人都吃绿茶那一套呢?”“为什么绿茶婊总比好姑娘受欢迎?”“男生到底能不能鉴别绿茶?”

但其实问题也不只能针对绿茶,如果说很多男生防不住绿茶,事实上,也有许多涉世未深的女孩容易受到渣男的欺骗。所以,今天就跟着小北一起来盘盘,为什么有时候人会容易受骗?又要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01

上当受骗首先需要一个框架

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科尔顿说,“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受骗上当”,其实这也正说明,利用人性布设巧妙的谎言,有时候真的很难察觉。那么,欺骗的伎俩是怎么诱导人上当的?

其实,骗子行骗往往都会“编故事”。美国社会理论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框架分析》 一书里,就把骗子编的这种故事称为“设框”。

人们总是习惯用用特定的理解框架,来看待自己的情境和与之相关的行为。同一个情境可以用不同的框架得出不同的解释和意义。说回我们开篇讨论的绿茶或者渣男行为,这些人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装”,也正是一种编造情境框架的能力。

所以,框架本身有说服作用,比如,“给我个心疼哥哥的机会”比“哥哥你出轨和我在一起吧”更有说服力,劝说一个人“参加革命”比拉他“当土匪”容易得多。同样,投资性的借钱也要比单纯的借钱容易得多。这就是误导性的理解框架的理解框架对人的欺骗作用。

精心设计的具有欺骗性的理解框架,往往会限制受众的想法,从而造成欺骗作用。心理学家理查德·魏斯曼在《欺骗和自我欺骗:探究心灵法术》一书中,分析了施行心灵法术的“灵媒”为什么能成功欺骗的一些行骗原理,他称之为“计谋”。

心灵法术的欺骗手法千变万化、推陈出新、数不胜数。但“计谋”(欺骗原则)却只是有限的几条,其中常用的一条就是设置“误导框架”。

当然,小北在这里无意争论灵媒究竟是否可能,如果对这方面更加好奇的读者,也可以去瞧瞧战斗民族的一个老牌综艺《通灵之战》。这里我们只是就这理查德·魏斯曼的观点,讨论欺骗性的灵媒。

那么言归正传,在理查德·魏斯曼的论述中,这类欺骗性的“灵媒”所用的许多手法其实是魔术戏法,但却设置了一个误导的框架:超能力。而当他们采用超自然能力,收费替人解决爱情、人生、金钱等疑难问题时,上当受骗就很难避免了。

概言之,设计和编造框架是欺骗中最常用的手段,能否成功,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欺骗对象有多少判别的能力。那么了解了这一点,在以后你是不是就会多一些识别并做出正确判断、从未对抗和挫败欺骗的清醒了呢?

02

说服不同于说理,并不需要逻辑

“聪明针”、“聪明药”、“量子速读”,不少家长都在这些虚假宣传上栽过。那么你可曾想过,这些虚假宣传的如何说服人的?

说服不同于说理,说理要去真实、逻辑合理、论据可靠,但是说服只着眼于最终的结果,非真实、逻辑谬误、论据不可靠的宣传或误导,也可以产生说服效果。

说服的目的在于引发“依从”,也就是使你的行为发生变化,变得与对方的要求或目的相一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充斥在我们生活各个角落里的广告了。比如,你会因为男神女神代言而购买产品吗?你又会因为生活中的爱屋及乌而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吗?

说服可以诉诸认知,也可以诉诸情绪。心理学家便常用一种叫“慎思可能性模式”的理论来解释诉诸情绪的说服。根据“慎思可能性模式”理论,说服的两种典型途径是“中心途径”和“外围途径”。

“中心途径”指的是,人们仔细思考用于说理的信息、证据、逻辑,并根据这些说理因素的强弱来决定是否或如何改变自己的看法和行为,这是符合理性逻辑的说服。

而不合理性的便是“外围途径”,“外围途径”是指,人们不是集中精力去分析和评估信息,而是对信息情境的表面化暗示或联想直接做出反应,比如用名人、演员、歌星来为药品代言。

不管是真药还是假药,走的都是“外围途径”,其信息情境提示的是像代言人一样的“健康”和“优秀”。

再比如,渣男渣女用以吸引人的手段,也往往是情绪化的暗示、而非理性的彼此认可,比如通过对姐姐的贬低和对哥哥的心疼的情绪化的表达和强调,来达到让哥哥听从自己的目的。

这些话语其实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并且从那一面来说,简直不堪一击……

因此,当我们想要规避一些欺骗行为时,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和抵御外围途径的情绪性说服,客观的面对信息而不是被种种外围信息所干扰。

再遇到推销保健品、减肥药时,多去查查问问背后的科学逻辑,而不要轻信于几张用药前后的对比图;再遇到看似极其顺利的机会时,也多问问,到底自己身上有没有值得这个机会的能力与价值。

欺骗行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规避欺骗行为也绝不是一日之功,也正因此,我们才更需要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发现、揭露和抵御欺骗,理性、客观、全面地评估遇到的情境,不轻信,不盲从,不自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也就守住自己的清醒与独立。

03

被仪式化地洗脑,生活中无处不有

你遇到过这种场景吗?——走在路上看到商场、饭店前,整整齐齐地站着一排排身穿制服的员工,在领班的带领下像军事训练一样操练礼仪、接受职业规范训话,然后齐声高呼各种口号。

如果你也遇到过,那么你会疑惑,为什么这种类似阅兵式和正步走的仪式非要在店堂外的大马路边演示,而不能在内部悄悄进行?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解释,马路边演示的是一种仪式化的“组织忠诚”。就像所有的仪式一样,忠诚仪式不仅需要有被组织了的人群,而且还需要有观看和见证仪式的观众。

观众的注视能加强仪式对操演者的心理控制,让他们更加投入到仪式所暗示的情绪中去。就像老话里说的“人来疯”,有时候注视就可以起到心理反馈激励的作用。

“吃一根棒棒糖”、“骑一辆小电驴”……这些可能就成为一种情感升温的仪式,就像西门庆勾引潘金莲,一定要交杯换盏,要在脚上撩骚那么一下,确认过眼神然后才遇见对的人,言外之意是此后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延伸到社会的维度,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中提出的观点,现代社会中“共同确认”的心理效果是一种有社会危险性的羊群效应,他写道:

“关于社会成员的精神状态,人们在观念上的’共同确认’非常具有欺骗性。由于大多数人共同具有某些思想或感情,这些思想和感情就必定是正当的——这种想法十分幼稚。再没有比这更错误的了。这种‘共同确认’与理性和精神健康都毫不相干。我们可以说‘两个人发了疯’,也可以说‘上百万人发了疯’。数百万人都有同样的恶习,这并不能把恶习变成美德,数百万人都犯了错误,这并不能把错误变成真理,数百万人都患有同样的精神疾病,这并不能使这些人变成健全的人”。

当然,并不是所以的共同确认都是像这样有危险的,也不是所有的仪式化的共同确认都需要提防。但是,当你下次再遇到、或者经历这种组织化的、重复性的表演性仪式的时候,最好也要在心里做问一句,这些需要不断地用夸张的仪式行为来测试和演示的行为,背后真的有理性在支撑吗?

04

来者不拒,其实是种劣根性

有的时候,被骗虽然耸人听闻,但总归迟早可以察觉得到,譬如说绿茶渣男无论怎么伪装,终究免不了难以自圆其说、原地爆炸的那天。

这个时候可怕的倒是自我欺骗,那份即使是被人指出也无法察觉的无可救药。

在这些自欺欺人——或者换做高情商发言——自我安慰中,非常常见的一类叫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如经典的《知足歌》里就说:“莫谓我身不如人,不如我者尚多乎。退步思量海样宽,眼前便是许多福。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如果用更简单的两个字来说,那就是莫名其妙的没来由的自信。从自足到自满,也就一步之遥,在对比之中就可以轻易完成这样的华丽转身。

古代的读书人就常常做着这样一种梦,这种梦往往与原配无关。最上等是高中状元踏入豪门,再不然就是惺惺相惜、恨不相逢未嫁时,再不济就是女鬼来约,红袖添香夜读书。

这个女子是高门大户吧,那他的被爱就是由于对方慧眼识英,这个女子身无分文吧,那么正印证了彼此情比金坚,这个女子水性杨花吧,那么正等着他去教化和拯救……

其实这些也只是存在于他的想象之中。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渣男绿茶受害者,仍然沉浸于这种自我的欺骗和意淫。

这种看起来自信满满的自我欺骗,其实背后仍然是自卑、害怕、挫折感、无助和无力、无成就感等等负面情绪,因此渴望得到哪怕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肯定,但是其实又不止如此,它还被精心包装在自我满足、感恩生活、岁月静好等等的面具之下。

因此绿茶/渣男很容易在这种人这里得手,即便幻想的泡沫破灭,他也会自欺欺人地认为,大抵天下人当王八的多、厮守终身的少,这只是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等等。

长期以往,会导致人对负面情感的自卑、挫折、无助变得麻木不仁,惰性十足,既不思进取也无意改变。有时更会因虚假的心理满足而变得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今日活动

你有哪些鉴别绿茶或者渣男的小妙招?面对欺骗,你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去对抗的?在评论区与我们聊聊吧!小北将挑选两位幸运读者,随机送出本期主题图书《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和《批判性思维与写作》中的一本,让批判性思维成为陪伴我们前行的生活力量。

-end-

编辑:泽宇 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

转载及合作请加微信:

burningempty

大师身边宜聆教

未名湖畔好读书

其实,只有小北真心心疼gie gie

剩余:200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