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物右码什么梗(天平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 -凯发网娱乐

励志教育 2022-01-01 09:49:08

最佳答案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身边的化学

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1.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 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化学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苏州:外来工子弟进大学校园做实验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常见的化学仪器及用途

1.常考实验仪器

试管 铁架台 长颈漏斗 胶头滴管 酒精灯 集气瓶 液漏斗 量筒

2.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加热仪器

直接加热 试管、蒸发皿

间接加热 烧杯、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 量筒、漏斗、集气瓶等

称量固体药品 托盘天平、药匙、镊子

量取液体药品 量筒、胶头滴管

固定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

其他仪器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

【特别提示】

(1)称量固体--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2018.4a】【2017.4b】【2015.5c】【2013.11c】

注意点:①先调整零点 ②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正确(左物右码): m物 = m砝码 m游码;

错误(左码右物): m物 = m砝码 - m游码;

③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使用原则

1.药品的存放原则:

(1)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气体——集气瓶。

(2)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如浓硝酸、硝酸银溶液)用棕色瓶盛放;盛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

(3)白磷存放在水中,钠存放于石蜡油或煤油中。

(4)浓h2so4、浓hcl、浓hno3、固体naoh、ca(oh)2需密封保存。

(5)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6)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应盛放在易于密封的干燥试剂瓶中保存;

2.药品用量原则:

(1)节约原则: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固盖底,液一二)

(2)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接触、舌尝、或直接用鼻闻

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不拿,不尝,不直接闻)【2012.14d】【2011.10b】

3.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三不一要)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017.4a】【2014.5b】【2012.14c】

(1)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操作要点: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在将试管直立起来;(一平二送三直立)

(2)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操作要点: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放入平放的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慢地滑入试管底部;(一平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较多量液体试剂的取用(直接倾倒)【2015.5b】【2012.14b】

操作要点:

①瓶盖倒放(防止瓶盖被污染);

②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液体外流)。

(2)少量液体试剂的取用(胶头滴管滴加)【2013.11b】

操作要点: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 不能平放或倒置;

(3)定量液体试剂的取用(仪器:量筒和胶头滴管)【2017.4c】【2016.5d】【2011.17a】

操作要点:首先向量筒里直接倾倒液体,在距离刻度线1—2ml时停止倾倒,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至刻度线处。读数时量筒须平放,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特别提示】量筒的选择:“刻度相近 一次量取”

(三)给物质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1)操作要点:

①要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

②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2)注意事项: “一查二禁二不可”

①检查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2011.34⑴】

②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③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2012.14a】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二不可”:

① 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②若不慎将酒精洒在实验台引起燃烧,不可惊慌,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2. 固体的加热

操作要点:【2011.34⑶②】

⑴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⑵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3. 液体的加热 【2016.5c】 【2014. 5c】 【2013.11d】

操作要点:

⑴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⑵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⑶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

(四)洗涤玻璃仪器

1. 洗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 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五)连接仪器装置

1. 仪器的连接

操作要点:(一润二转)

⑴将玻璃管用水润湿,稍用力将玻璃管旋转插入橡皮管;

⑵切不可将试管放在桌上,再将橡胶塞使劲塞进试管口,以免压破试管;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013.11a】

⑴检查:一般在装置连接好之后,装入药品之前;

⑵检查的方法:

[对于图1装置]: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对于图2装置]:夹紧止水夹,往长颈漏斗加水,至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不下降,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六)其它实验操作

1. 过滤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2018.14c】【2016.5b】【2015. 5】【2014. 5】

⑴操作目的: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⑵所用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⑶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②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①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②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③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紧靠玻璃棒;

【特别提示】

⑴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目的是防止滤液飞溅;

⑵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2. 蒸发

⑴操作目的: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⑵所用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⑶操作要点:①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均,造成液滴飞溅;

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3.浓硫酸的稀释 【2015. 5a】 【2014. 5d】 【2011.17d】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先在烧杯内注入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散热),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4. ph的测定——用ph试纸测定 【2015. 5b】

测定方法: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

【特别提示】 ⑴在测ph之前,ph 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⑵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到待测液中;

⑶一般ph试纸测定的数值只能是整数。

1.3 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2018.1】【2017.1】【2016.1】【2015.1】【2014.1】【2013.2】 【2012.1】

1.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如:物质三态的变化、形状的变化、溶解、蒸发、灯泡发光

特 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液、固)的变化

2.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如:燃烧、生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酿酒酿醋、铁矿石炼铁等

特 征:有新物质生成

3.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

4.二者的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特别提示】

1.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是伴有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压力锅压力过大爆炸; ②化学变化:如炸药爆炸,瓦斯爆炸;

二.观察化学现象的三阶段

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如有无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实验后观察生成物: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三.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特别提示】

1.反应前的物质(反应物)写在左边;

2.生成的物质(生成物)写在右边;

3.用箭头连接,将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

4.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不止一种时,用 “ ”连接;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1、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用

直接观察

物理方法

测定)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2、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用

化学实验

测定)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特别提示】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能”、“易”、“会”等字词。

如:镁燃烧,是化学变化; 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观察与问题→ 假设与预测→ 实验与事实(

中心环节

)→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三、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⑴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⑵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⑶检验产物 ①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证明产物中有水;

②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特别提示】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剩余:2000
下一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