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什么梗(天启元年大事) -凯发网娱乐

励志教育 2022-01-01 19:53:04

最佳答案

对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而言,如何管理疆域内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一个难题。

两汉时期,中央政权对疆域内分布于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实行直接管理,在当地驻军,设立郡县、官署,但效果不佳,政府派驻的官员与当地民族首领、老百姓之间的矛盾长期积压,最终导致了造成东汉王朝百年疲敝的西北羌乱,以及导致魏晋南北朝四百年天下大乱的永嘉之乱。

唐宋时期吸取了汉王朝的教训,创造了“羁縻州”制度,所谓“羁縻州”制度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国两制”制度了,以当地的民族首领管理当地的民族群众,中央政权给予他们相当高的自治权,而羁縻州的领袖则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地方事务。

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多民族多元化帝国元代的时候,改“羁縻州”制度为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酋;是古代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

元代的土司的权力比唐宋两代的羁縻州领袖更大,他们俨然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对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民族事务具有高度的话语权,最重要的是,土司可以和君主一样,世袭罔替。即所谓的“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有的土司占据的地盘很大,而且拥有数量庞大的部曲或者武装,完全可以称之为元朝的“国中之国”了。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以后,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以后的历代君主,多主张在少数民族地区恢复唐代以前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制度,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改土归流”政策。

而这一政策就与与很多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羁縻州或者土司方式割据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少数民族首领希望继续维持割据局面的想法背道而驰,于是,地方少数民族对明王朝的反抗几乎从明朝建立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经明朝二十七十六年的统治,改土归流不但没有在全国境内完全实现,其引发的叛乱和战争反而最终成为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下,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明朝与地方土司之间的几次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冲突。

明成祖时期,贵州的思州土司田氏家族与朝廷对抗:

思州田氏自隋开皇二年田宗显为黔中刺史起统治思南地区时间长达800余年。永乐皇帝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引起了田氏家族极大的不满,在田宗鼎、田琛等人的带领下,田氏家族煽动周边少数民族与明朝对抗,最后被明军打败,田氏被灭。

两广瑶族战争:

两广地区是明朝较早也较为彻底的实现改土归流的地区,但当地土司家族不满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在景泰、天顺、成化时期,煽动当地的瑶民对抗朝廷,史称大藤峡起义,这次起义侵扰了明朝数十年,朝廷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才予以平定。后来,由于明朝当地官吏管理不善以及土司土官煽动等原因,在明朝正德。嘉靖时期,广西瑶人再度反叛。

万历播州之役:

播州杨氏,自唐朝末年杨端起,割据播州,到明代万历朝已历经二十九代,八百余年。

万历时期的播州宣威使杨应龙嚣张跋扈,不听朝廷号令,于万历十七年和万历二十四年两次起兵作乱。后被明朝平定,明朝废播州宣威司,这场战争耗费了明朝大量的兵力、财力。作为“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接近掏空了明朝当时的家底。

奢安之乱:

明天启年间,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及贵州水西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的叛乱。这场战争从天启元年打到崇祯十年,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这期间,明朝有至少九年的时间里,几乎同时保持着三线作战(西北农民军、东北的女真、西南的土司)。

三线作战的结果就是,明朝在不断的分兵,拆东墙补西墙,最后疲于奔命,全线被动,而连续多年的战争让明朝国库空可见底,明朝不得不在全国范围内征收“三饷”以维持战争开销,最后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以及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最终,明朝在内部农民军和外部清朝军队的双重打击下,走向了崩溃。

剩余:200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