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站是什么梗(上海虹桥站是什么地方) -凯发网娱乐

励志教育 2022-01-02 16:56:00

最佳答案

来源:北晚新视觉

来了来了,7月1日是上海垃圾强制分类第一天。上周开始,上海居民们就开始了一场“分垃圾”大战,小编朋友圈的上海朋友因为垃圾想转战昆山。

这场“垃圾分类”大战也是如火如荼

6月29日

一场名为“垃圾定投 静安在行”

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上

一段用垃圾桶当作鼓的节目迅速走红

网友们纷纷表示,“宣传还算新颖”

气势超足的还有垃圾分类

改编神曲“垃圾卡路里”,

不仅魔性十足,

也把垃圾分类容易分错的垃圾

讲得明明白白

于是今天起!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啦

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风里雨里垃圾房等你

《条例》中,对个人混投行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外,对单位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的行为,规定最高可处5万元的罚款。

实施当天,很多上海人还是在慢慢适应节奏。

上班高峰期的地铁站内,通勤白领吃完面包塑料,把包装被扔进了标有“干垃圾”字样的那一只,另外,一些乘客则将手中的餐巾纸也一并扔了进去。

一些白领坦言,垃圾分类让他们感受最大的就是“都不浪费食物”了。

比如,半杯还没喝完的豆浆,在被丢进干垃圾桶之前,小伙子又猛吸了几口试图“清盘”。本来有只吃了还剩一口的面包,直接塞进了嘴里,这才把空袋子扔了。

也有还没反应过来的市民,一名背着双肩包的阿姨慢慢靠近了垃圾桶,只见她侧着身子悄悄拉开拉链,竟然拿出了一只大碗,打开盖子后“哗”一下将碗里的饭菜直接倒进了“干垃圾”桶,然后迅速钻进了一旁的人流之中。

同时,关于垃圾分类的第一张整改单也来了

上海某酒店的垃圾库房里,虽然垃圾桶都已进行四分类,但部分垃圾桶上并没有具体标识,有些没有桶盖,一些可回收垃圾桶里还混入了纸巾等干垃圾。

于是这家大酒店被开出《条例》实施后的首张整改单,要求酒店方按照要求现场即时改正。酒店方当即在整改单上签字确认

前几天上海一个小伙子就现身说法

用实际行动展示了

上海人究竟有多拼!!!

满满的一桌菜

吃完剩下满满一堆垃圾!

瞬间头大!

幸好可以一边“考试”一边“对答案”!

这位网友按照分类

把食物垃圾排列地整整齐齐!

强迫症看了都想给五星好评!

仿佛是什么垃圾运动会的开幕式

各种垃圾方阵向你走来!

就问你服不服?

看完这条微博

网友都沉默了。。。

不光是上海市民哈,到上海的游客也开始头疼了,毕竟“游客在上海扔错垃圾也要被罚”。

今天虹桥火车站的站厅层的电子屏幕上,就一直滚动播放着垃圾分类的细则,而过往的旅客基本也都能拥有垃圾分类的意识。

“最近都能在各个地方看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微博上热搜也天天都是,我们早都知道了,来上海玩的这几天一直都在学习呢!”从江西来上海游玩的陈先生说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28日在北京透露,46个重点城市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这46个城市中,成都就在其中

最后,小编觉得这个包包很适合在座热爱学习的各位:

上海人真是拼了,把理念化为行动,学学被垃圾分类“逼疯”的上海人

“你是什么垃圾?”“用过的纸巾是否可以回收?”“遇见‘垃圾分类我来’的男人就嫁了吧”……最近几天,垃圾分类这四个字,霸屏上海滩的朋友圈。这些有关垃圾分类的段子,源于今天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居民不仅只有早上7点到9点以及下午4点到6点才可倒垃圾,而且垃圾必须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投放,违反该条例者最高可被罚200元。该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标志着上海在全国率先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据说,上海人民快被垃圾分类逼疯了。鸡骨头和猪骨头为何分属湿垃圾和干垃圾?粽叶是干垃圾,树叶为啥是湿垃圾?连日来,上海滩男女老幼,都一门心思扑在垃圾分类的预备课上。然而被逼疯的,将不只是上海人民,因为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北京在内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都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有必要把居民逼成这个样吗?答案不言自明。因为再不下狠心,以强制的手段促成垃圾分类,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被逼疯的将是整个城市,甚至局部的生态环境。2017年,我国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20194.4万吨,倘若过些年再强制行动,成本更为巨大,挽回垃圾造成的环境损害更为漫长。

之所以被“逼疯”,恰恰道出了市民在垃圾分类习惯上长期形成的历史欠账。垃圾分类的理念推广了不止十年八年,有分类标识的垃圾箱在各个城市也随处可见,然而这既挡不住倒垃圾者只图个人方便的惯性,也改变不了收运垃圾者尽量降低成本的不负责任。各种调查数据都显示人们对垃圾分类理解且支持,然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上海作为先行者,强制垃圾分类的样本,无疑将成为此后45个城市的范本。最值得称道的是,上海为强制垃圾分类做足了功课,全民总动员就是最好的说明。一段时间以来,怎么扔垃圾简直成了一个通行的“梗”,产生了不少让人会心一笑的段子。但不得不说,朋友圈里的“段子”还真帮到了上海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此外,支付宝推出垃圾分类小程序,家长团购垃圾箱玩具培训孩子,种种创新举措,都在为垃圾分类探索可资借鉴的经验。网友笑称,上海人真是拼了。这种上下一致的拼劲,把理念化为行动,把强制引向自觉,更是给接下来的45个城市如何开展接地气的宣传工作,蹚出了一条路。

早在2000年,北上广深就被列为首批国家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近20年过去了,一直收效甚微,“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已成通病。今天,上海终于迈出坚实的一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也正在修订,新修订的条例将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将来“不分类就是违法”。以亡羊补牢的精神偿还历史欠账、不欠未来新账,用强制的手段填平认识到行动间的巨大鸿沟,既是从环境承载能力考虑的必要之举,更是城市垃圾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巨大进步。垃圾分类,期待上海答卷,同样期待北京答卷,更期待全国答卷。

游客在上海扔错垃圾也要被罚,这些注意事项和分类指南请查收!

最近,全国人民都在关注上海的垃圾分类。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外地游客到上海来出差或旅游,违反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垃圾扔错地方了,会被执法部门处罚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上海,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并不只有本地市民,还包括外地游客、外籍游客。因为《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具有属地原则。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进入上海的行政区域,都要遵守《条例》规定。拒不改正的,同样要被处罚。

对游客而言,这些也需要注意:

从7月1日起,上海旅馆不得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包括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餐饮服务提供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提供免费的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也就是说,饭店和外卖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旅游的时候,一些人喜欢在公共场所边走边吃随手买来的特色小吃,吃不完就扔掉。从7月1日起,也不能乱扔了。

《条例》实施后,如果再把吃剩的食物随意扔进街边垃圾桶,最高可能被罚款200元。因为上海公共场所设置的垃圾桶,一般情况下将只有干垃圾和可回收两种。大部分食物都属于湿垃圾,如果把没吃完的食物,随包装袋一起扔进这些垃圾桶,就是违法行为了。

那么,吃剩的食物该怎么办?用过的纸巾、塑料袋、一次性餐具,扔到干垃圾桶;倒掉液体的饮料瓶、废塑料、废纸塑铝复合包装,扔可回收物箱;果蔬肉类等等湿垃圾,要带到有湿垃圾桶的地方再扔。

不过,一些餐饮业态较多的商业区或旅游景区,会在路边等公共场所增设湿垃圾桶。来上海游玩的时候,注意一下身边的垃圾桶标识,记得垃圾正确分类即可。

剩余:200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