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对学生的三条告诫,适用于大部分人 -凯发网娱乐

励志名言 2020-05-01 14:03:58

最佳答案

良师亦如良医,每于对方病痛深切处用药、训诫,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唯有如此才能起到从根本处解决弊病的效果,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能治病,也能令一个人跨越式的得到成长。如果有人错过自己良师的训导之言的话,后面克服这些弊病的方式,可能就是要自己通过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才能得以改善。

阳明先生教导学生每每都是从学生最欠缺的地方入手,有时措辞委婉,有时则直当地严厉指出。

刘内重是阳明先生比较器重的学生,有一次他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学养心得,当时阳明先生身体很不适,但还是强忍着疼痛给他回信作答,针对这名学生(王门师生之间,包括学生相互之间都互称“同志”)的一些缺点他主要给他提出了三条修身建议:

1、行事要“量力有渐”

“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这是程夫子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回信中被阳明先生引用。不只刘内重同学,很多人都存在这个短板,即凡事把目标定的太高,甚至远超自己能力可承受的范围,这便是“力小而任重”,也就是小马拉大车。

小马拉大车,小马拉的累,跑的也不会快,跑到半路可能就放弃或者直接累死在半途了,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轻装上阵的小马最终反而抵达了终点,拉的东西虽然不多,但好歹完成了。

还有就是我们做事时往往存在心急的毛病,总想快速得到丰硕的成果。可殊不知,万事万物的成长与开花结果,都是有一个必须的过程的,这是客观规律,不尊重这个客观规律,就是在妄图以自己的主观臆想来主导事物发展的进程,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孔夫子也曾说,“欲速则不达”,越是着急想要成果,甚至不惜揠苗助长,结果往往反而是越快速地坏了这件事。

2、屏蔽外界的是非毁誉

是非毁誉之害人,可以扰人心志,可以影响人的判断,可以让人忘乎所以,也可以让人沮丧颓废,可以让人裹足不前,也可以让人流俗于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你事事都力求让人满意,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众合体,构成的人群本来就参差不一,有人认为好,肯定有人认为不好,把精力都放在让人满意上,那还多少精力用在提升自己的根本上呢?当然对于王门的儒家弟子来说,就是还有多少精力用在“致良知”上呢?

何况,但凡真能致良知,为什么要在意外界的是非和毁誉?吾性自足矣。

阳明先生对学生说:

“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却不得以此稍动其心,便将流于心劳日拙而不自知矣。”

3、心胸开阔,容人纳物

心胸二字,是衡量一个人事业能走到哪一步的关键,因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众人的推动,即便是独立职业者,也总是要与社会群体发生联系,根本来说,他的事业进展还是社会群体来推动出来的。如果心胸太窄的话,善言善友进不来,自己得不到应有的成长,而外面的脉络又打不开,就会陷入死地。

对于需要依靠群体力量来共同合力完成的事业,作为领导人物,心胸二字就更重要了,它直接影响着能不能合聚众心,共克难关,成就事业。

阳明先生说:

“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王阳明对学生的三条告诫,适用于大部分人

剩余:2000
上一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