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劝你尽力带孩子走出农村 -凯发网娱乐

励志名言 2020-05-01 14:04:38

最佳答案

其实农村远没有想象中贫穷

不知不觉在老家待了三个多月了,虽然孩子们每天玩得很开心,但我真的有点待腻了。

虽说农村空气好、生活成本低,还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和正宗的土鸡蛋,但是宅家太久、能沟通的人太少 ,总归有些不适应。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小到大我却鲜少有什么思乡之情,反而更多的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厌烦,因为我太了解它喧闹的外衣下隐藏的粗鄙和丑陋了。

所以,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努力的逃离,并且坚定的要把未来的家安在城市里,未来即使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留在身边。

农村看似祥和,实则像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将人禁锢在狭隘的世界里。

1. 寒门难出贵子的真相

人们常说“寒门难出贵子”,但在我看来,除了个别情况下家庭条件困难外,一个孩子能否出人头地,其实更多的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身边的环境。

纵观大部分农村中的家庭教育,你会经常看到家长一边看电视或玩手机,一边指责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给孩子罗列各种不好好学习的悲惨结果,自己却一提辅导功课就头疼;每次只问成绩结果,却从不帮孩子寻找改进方法……

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甚至直接选择辍学。

而家长也只是用“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来安慰自己和堵住别人问询的嘴,然后让孩子走上跟自己一样一边务农一边打工的人生之路。

其中的原因,当然有父母文化水平的限制,但更重要的是父母不仅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而且压根就从内心里没把读书的重要性当回事儿,总想着读书这条路走不通的话,反正走其他路也照样过一生。

或许就是这种侥幸亦或说是容易满足的心理,让他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即使吃再多的苦,都认为是应该的,却从不会怀疑这些苦是没有多读书而造成的。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即使读书不能给孩子荣华富贵加身,却能充盈孩子的精神世界,开阔眼界,让孩子在平凡的柴米油盐中觅得一处心安之地,更为将来的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族氛围。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习惯用财富/权势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加上农村特有的舆论发酵环境,于是“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让孩子们越来越忽视学习的重要性。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父母在孩子学习中的辅佐和引导作用变得越来越弱,眼界只够顾得上眼前的几年,而农村孩子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愿望也愈加渺茫。

2. 搭伙过日子的婚姻

在农村待久了,经常会听别人说谁谁家的儿子又离婚了,谁谁家的女儿被婆家抛弃了……感觉婚姻就跟小孩过家家似的,一不高兴就不过了。

在农村,由于很多人辍学的早,所以家里有儿子的父母,早早就准备好婚房,让孩子早点结婚生娃。

结婚的对象要么是孩子自己谈的,要么是相亲相中的,一般时间很短就结婚了(有些年龄小的,孩子都几岁了,才去领证)。

于是,结婚时年纪小、婚前了解时间短、生活阅历匮乏等等因素,就导致农村离婚率很高。

一旦一个人离婚或丧偶,基本不超过一年,各自都重组家庭,搞得好像对之前的婚姻一点感情都没有似的。

我婆婆的表妹跟她嫁到一个村子,夫妻和睦,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夫妻俩在村子里的人缘很好,是人人称羡的一对。

几年前,婆婆的表妹得癌症去世了,留下还未成年的孩子和年轻的丈夫相依为命。

然而就是这个大家眼中的模范丈夫,却在妻子去世不到半年,就翻盖了房屋,又娶了一个媳妇。

虽然我们无法断定一对夫妻在分开时是否还有感情,但是刚刚结束一段婚姻,就迫不及待的投入新的感情中,依然让人觉得太过现实和冷血。

生活是现实的,日子总要往前看,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个人活着,永远像个小孩子一样把需求排在第一位,那么当生活只剩下生存这一种颜色时,未免也太过可悲了。

3. 被当做牛一样驱使的女人

我们常说,经济不独立的女人,生活中一般都会比较卑微。

但是,在农村,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但依靠双手依然可以自食其力的女人,仍旧过得很辛苦。

在农村,女人既要跟男人一样下地干活、外出打工,还要承担洗衣做饭、生养儿女、打理亲朋关系等事务,而且,稍有懈怠,就会迎来别人的奚落和贬损。

反正,感觉女人是不能懒的,而是要像头牛一样默默奉献、毫无怨言。

可即便这样,也不一定就家庭美满。

我身边就有几个例子,明明丈夫已经出轨了,却依旧不愿离婚,希望用自己的委曲求全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于是,有的男人收心后回归了家庭,两个人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继续过日子,有的男人被第三者鼓动,决绝的离婚再娶,女人则成为了一无所有的弃妇。

其实,很多时候听到或看到这样的事情,我都会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遭遇了背叛、遭遇了家暴,只会委屈自己将就,却从不知道反抗,这样的女人即使经济独立,思想却不独立,依旧是“扶不起的阿斗”。

这样的女人,即使未来有幸遇到不错的丈夫,大抵也不会想到上一段婚姻中有哪些需要自我完善的地方,只会傻傻的归结为自己命好罢了。

女人不管勤快也好懒散一点也罢,关键是看婚姻中的那个人值不值得你继续付出,否则,及时止损才是良策。

我始终觉得,女人在任何时候,既要有软肋,亦要有盔甲,只有思想独立了,才会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

4. 被子女榨干后的凄凉晚年

我自己做了妈妈之后,才真正觉得,中国的父母太辛苦了。

且不说怀胎十月的艰辛、生产时的痛苦,也不论辛苦培养孩子十几年的身心俱疲,好不容易看着孩子工作结婚生娃,却还要承担扶养下一代的重任,好像一辈子就在这种生孩子、养孩子的操劳中度过了。

感觉,人一旦成为了父母,就变成了一台时刻运转的机器,直到发挥完最后一点价值才肯罢休。

可是,当我们年龄渐老,身体的各个零部件都不好使的时候,当我们需要孩子反过来陪伴照顾我们的时候,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农村,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那就是——父母给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 供孩子上学、扶养他/她长大是应该的,给孩子准备婚车婚房是应该的,帮孩子扶养下一代是应该的,拿自己的钱贴补孩子的生活是应该的……

我想,用一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农村父母对孩子无怨无悔的付出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这种付出来得太过容易,让孩子从小就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这种理所应当不仅让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和责任感,也为父母晚年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于是,我们就经常看到几家的兄弟姐妹因为赡养父母的事情大打出手,因为谁出钱的多谁出的力少而争的面红耳赤,而争斗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年迈的父母,不仅要看着孩子们因此而伤和气,还可能要忍受儿女并不周到的照顾。

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们又能如何呢?只能一边忍受,一边希望自己快快的死,好给孩子们少添点麻烦,就像一台报废的机器,随时准备被丢弃。

5. 挑战人性的舆论环境

有一句话说: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无法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在农村呆久了,你就会发现人性究竟会多恐怖。

最近登上热搜榜的“大衣哥”朱之文的遭遇大抵可以窥见人性到底有多可恶。

因为唱歌成名,朱之文小火了一把,进而收获一定的名利。

在外人眼中已经“发达”的朱之文,没有忘记故乡,捐钱修路,给村里做了不少好事。

但是这些善举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名声,反而成为村民们压榨他的把柄,给全家带来连续数年的困扰。

比如,数次向他借钱,却从不归还,如果不借,就到处败坏朱之文的名声;比如为了拍短视频出名获利,天天闯到朱之文的家里去拿手机拍;比如过年时要求朱之文给每个人发红包;比如为了制造噱头,暴力踹掉朱之文家里的门……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就报警或者干脆搬家呀,可是他们太低估了农村舆论的破坏性。

报警的话,警察怎么可能天天上门去,难道要把全村人都抓了去吗?

搬家是容易,但一方面朱之文难舍故土,一方面还担心自己走后,不仅家当没了,连祖坟可能都会被好事之人挖了。

所以,在农村生活,很多事情都会让你明白人心的可怕,让你不断修正内心曾经坚定的信念,比如助人不一定得到感谢,有可能是怨怼和仇恨,比如你今天对自认为值得信赖的人说的话,明天可能就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给自己带来麻烦……

所以,在农村生活,你必须学会谨小慎微,因为可能一件小事就能让你失了人心,搞臭了名声,在村里越来越待不下去。

结束语

公公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在城市里,每天就是不吃不喝,也是要花钱,比如房租/物业费、水电煤气费、伙食费、交通费等等,不去赚钱就会饿死,而我在村里,就是几个月不出门也饿不死……”

诚然,农村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很多生活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生活成本比在城市里低好几倍,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便在城市里每天挤着公交,工资刚刚够糊口,每天加班加成狗,却依然愿意生活在城市里呢?

或许,除了城市里有更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外,开放、自由、文明、包容的环境更是他们向往而迷恋的吧!

当然,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也都各有利弊,只是如果你有孩子,请带她/他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待在局促的环境里坐井观天。

如果可以,请尽力带孩子走出农村,虽失了一时的安逸,但对孩子甚至自己或许都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因为有时候环境对人的可塑力量是超乎想象的,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还是很有说服性的。

为什么我要劝你尽力带孩子走出农村

剩余:2000
上一页:
下一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