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什么梗(沁园春雪题目什么意思) -凯发网娱乐

励志知识 2021-12-17 00:08:56

最佳答案

1936年2月,遵义会议刚刚结束,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初步确立,他来到陕北清涧县,正逢大雪初晴,毛泽东攀登到海拔一千多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调查地形,登高望远,雪景壮丽、山河秀美。

这北国风光令他心志俱豪,更有感于红军终于从蒋介石的围剿中脱困走向新生,毛泽东文思泉涌,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山河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45年,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国共谈判,与周恩来一同在曾家岩“周公馆”广泛接见了各界民主人士。

8月30日,与他阔别十九年的文化名人柳亚子也前去与毛泽东晤面,老友重逢,格外感慨。

9月6日,毛泽东前往沙坪坝南开学校的柳亚子寓所作客,柳亚子提出,想把毛泽东那首著名的七律《七征》选入正在编订的《民国诗选》,毛泽东高兴地答应说,过几天抄一份给他。

毛泽东与柳亚子

10月7日,柳亚子收到毛泽东来函,打开一看,不是七律诗《长征》手稿,而是词作《沁园春·雪》,毛泽东附了一封短信道:“初到陕北看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词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读过之后,激动不已,惊呼:“大作!大作!”

他当夜步原韵,也和了一首《沁园春》,题为“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慨;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这首《沁园春》发表在吴祖光编的《新华日报》上,大家看到后,纷纷要求报社发表毛泽东的原词。

但此时毛泽东已经签订好《双十协定》返回延安,吴祖光负责此事,跑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原词,于是,11月14日,这首《沁园春·雪》发表在《新华报晚刊》上,编者还加了一句说明,称“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派之大乃不可及”。

词作见报后,轰动山城,重庆各大报刊争相转载。

不少重庆文化名人对这首词发表了评论,写了和作,各大报刊上掀起了“和词”潮。

武人出身的蒋介石对这种唱和风潮并不以为然,但他的侍从室主任、“文胆”陈布雷也对这首词赞不绝口,还把它拿到蒋介石面前。

蒋介石怀疑地问道:“这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吗?”

陈布雷答:“就连党内一些能吟诗作词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上乘之作,对毛泽东的胸怀学识产生敬意。现在很多人在为毛泽东的词着迷,不管在朝在野,是敌是友,都在唱和着,毛泽东已在重庆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果实在令人堪虑。”

蒋介石这才重视起来,亲令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围攻策略,下令组织一帮国民党文人也创作“和词”,对毛泽东词作进行“批判”。

紧急会议上,决定由《中央日报》的主笔兼副刊编辑王新命负责组稿。结果来稿极少,一首像样的也没有,王新命只得亲自上阵,化名“东鲁词人”写出一首“和词”,于12月4日在《中央日报》副刊登出,称“山河美丽多娇,笑草莽英雄亦折腰。”

同一天,国民党主办的《和平日报》发表了著名御用文人易君左的和词: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

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天才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还有孙工等国民党文人,一口气创作了三十首和词,劝毛泽东“回头是岸”,对他进行文化围剿。

不过,这些和词全是平庸之作,词艺文采俱不入流,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据国民党高官80年代文章透露,当时,蒋介石在内部秘密悬赏征文,打算找人写出一首意境、笔力、志略不凡的“上乘之作”,以蒋介石名义公开发表,好盖过毛泽东的锋芒,不过,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征稿也没下文,让蒋介石不由得悲呼,人才怎么都跑到共产党那边去了?

与此同时,进步人士也纷纷以笔为刀、反戈相向,身为山东野战军总司令的陈毅一边指挥津浦路阻击战连战连捷,阻止国民党军队北上,一边接连写作三首《沁园春》,公开驳斥国民党文人的诋毁之作:

“毛柳新词,投向吟坛,革命狂飙。看御用文人,谤言喋喋;权门食客,谵语滔滔。燕处危巢,鸿飞寥廓,方寸岑楼怎比高?叹尔辈,真根深奴性,玷辱风骚。

自来媚骨虚娇,为五斗纷纷竞折腰。尽阿谀独夫,颂扬暴政;流长飞短,作怪兴妖。革面洗心,迷途知返,大众仍将好意招。不如是,看所天倾覆,殉葬崇朝。”

柳亚子、吴景州等人也加入“和词大战”的战团,针锋相对进行驳斥,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郭沫若的和词《沁园春》: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名滔。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说红船满载,王师大捷;黄巾再起,蛾贼群骚。叹尔能言,不离飞鸟,朽木之材不可雕。何足道,纵漫天弥雾,无损晴朝。”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重庆大小报纸刊发的和词不下50首,双方笔战不休,蒋介石一气之下,让《新民报晚刊》停刊,而发表毛泽东词作的吴祖光则被迫逃往香港。

至此,《沁园春》和词大战才告一段落。

其实,当各界文化人士为毛泽东诗词倾倒、提笔唱和之时,已彰显出民心所向。

抗战胜利之后,民生却没有任何好转迹象,接收大员们借机在北平、南京、上海等地巧取豪夺,各地罢工潮此起彼伏,通货膨胀令沦陷区人民苦不堪言,而日本侵略者却能带着战利品从容离开,蒋介石民心已失,就算能写出一首优秀词作,也挽不回大势已去的败局。

剩余:2000
上一页:
下一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