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孟和老庄对中国人的影响 -凯发网娱乐

励志创业 2020-05-01

最佳答案

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我经常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幸运和幸福,因为先哲的思想是如此的深邃和智慧,儒、道思想就有如日月照耀着我们,也照亮了千秋万代。儒家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内圣外王,经学济世。而道家则是以天地万物运行规律为参照,参悟大道,洞察幽明。

儒家用礼义仁智信直面惨淡的人生,为了心中的政治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孟子的话说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有满腔热血的豪情和担当,就如孟子所具有的浩然之气充塞天地,横亘古今。

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儒家思想。就是寻常的百姓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叮嘱必定有这几句话,在家要孝敬长辈,对人要有礼貌。在学校好好读书,要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好好相处,特别要向读书好的同学学习,做一个善良、诚实、上进的孩子。就从这么普通的叮嘱里,就可以感受到儒家的思想已经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了。

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来说,孔孟就是自己好好读书,修身养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做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追求的大写的人,服务于家天下。并且办学校,广收门徒,弘扬自己以仁为核心的理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主要关注人和社会的关系。

做一个君子,要严格要求自己,有错要反求诸己,要慎独,不怨天尤人。对君主要忠,对长辈要孝,对兄弟要悌,对朋友要信。总之,用仁义为君王规划好了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和等级制度。这个制度最大的好处是使社会井然有序,便于管理。最大的坏处就是对人性的扭曲和控制,特别是到后世的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人的创造力和独立性是极大的伤害。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就是儒家文化滋生的最美丽的花朵,它让我们特别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只要看看每年的春运大军,就可以体会中国人不管在天南地北,也不管风霜雨雪,也无法抵挡他们要回家和亲人相聚的心。

五十五岁的孔子和四十几岁的孟子都有率弟子周游列国的经历,去推销自己仁义治国的理念,结局是一样的,就是没有一个君王用他们。因为他们的学说似乎并不很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也无法立竿见影的实现君王的王霸野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家的政治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太骨感 。是因为孔孟是要恢复的尧舜的治国之道,要恢复的是周朝之礼。可是时代变了,人心变了,根本回不去了。所以孔孟不会因时因地变通,政治失意也在所难免。

孔子是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温和有德又政治热情高涨而且是有些拘谨固执的人。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自我成长自我完成的一生。他最大的优点和弱点就是对小人和女人豪无办法,避之唯恐不及,因为他自己太正人君子。读孟子如擂战鼓,舍我其谁的气势就像一个武功高强行侠仗义的剑客,他善于观察人,善于听弦外之音。他口才奇好,纵横捭阖,气贯长虹。他的浩然之气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阳刚之美。

中国人在各个领域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聪明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人的思维是与西方人思维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人思维讲究逻辑严密,推理正确,并习惯用可以操作的实例来证明他们的观点和理论,典型的二元论,非黑即白,没有中间路线。中国人的思维就比较辩证,比较注意整体,或者说是比较模糊,一般都考虑正反两方面,是可以又不可以,到底可不可以你自己琢磨。举例来说,比如我们中国人请尊贵的客人吃饭,主人问客人你看要点什么菜的时候,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朋友,客人一般会说,你看着点吧!模糊表态其实是最好的表态,客人的想法大概是点太贵怕主人经济负担太重,点太便宜又怕辜负了主人的盛情。虽然就回答了这几个字,就显示出了和西方人不一样的智慧和思维了。我想中国人有这种思维要归功于道家,特别是老子。

老子的《道德经》2000多年来,它被誉为中华文化思想的一座主峰。有人说看其他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读《道德经》就是直接走上珠穆玛拉峰,登上高山之巅,往上看可以观看宇宙的各种变化,往下看可以看世间沉浮。它说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说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它说处世之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这本堪与西方《圣经》相媲美的仅有五千言的奇书风靡了全世界。深邃的思想横跨古今,纵横四海。

通俗一点来说,老子的《道德经》是以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来比照人事运行规律的智慧奇书,思想根源来自易经。《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道经是在描述什么是道,德经是实践道。

世间聪明有多种,而智慧却有共通处。写《道德经》老子从来不说自己聪明,可世人知道他有大智慧。老子更像是超脱万物直达本源,而孔子却要深入到人海宣讲人生的要义。

讲到极致,老子就离开了隐退了,没什么多余的话,功成身退。

孔子晚年平静下来,不再对功名有过多的奢望,因为他的心多少受伤了。他的梦想好象点燃的森林,剧烈燃烧后将余下灰烬,好在他教了好多学生,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火烧过的森林将重新长成参天巨树。

在老子看来,福祸相生,盛衰互转,坚硬的牙齿斗不过柔软的舌头。当孔子第一次拜见老子求教时,老子张开嘴给孔子看自己的牙,没有几颗是好的,然后老子就说:年轻人啊,你看我这么刚强的牙齿却越来越少了,可你看我的柔软的舌头还在……

孔子回去反思了三天,悟了。他认为老子的道就如同龙一样能大能小能屈能伸。

再看看老子自称的人生秘籍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有没有愤世嫉俗的阴谋?

周朝的衰落,如江河日下,以老子的智慧自然不愿意当那只挡车的螳螂,索性老子把一生的智慧写成了《道德经》然后就骑着青牛,从函谷关飘然而去,他的神秘背影在夕阳下渐渐消失在世人的视线里。

他阅尽人生自然看透了世界的阴阳变迁,强大的最后衰落了,弱小的成长强盛起来,周而复始天地运转阴阳造化不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哭也没用。

如果说老子给人的感觉是历经沧桑沉稳睿智的老者。那庄子就是一个活泼开朗聪明搞怪的叛逆少年,亦庄亦谐,十分有趣。庄子比较擅长通过讲夸张荒诞的寓言故事把道家的理念形象表达,有许多出彩的故事令过目不忘。可是这也是庄子比较难懂的地方,因为意象太多了,有时反而会忘记了本体。比如《逍遥游》开篇就是天才的想象,化鲲为鹏,击水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乘风飞行。接着讲了许多的寓言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惠子对一个大葫芦的用途非常苦恼,庄子告诉惠子奇大无比的大葫芦可以做成腰舟,漂游江湖。用老子的句式可以总结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已经达到无我的境界,心无挂碍虚静逍遥,遨游于时间,空间,物质,观念之上。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是指精神之游,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

庄子这个人,世人对他多有误解。即使是死对他来说只是生命的完成,死又是生的开始,老婆死了,还敲着脸盆在唱歌。自己快死了,不允许弟子们厚葬,要以天为幕,以地为床,日月作为壁灯。有人叫他出来做官,他对来的人说了许多奇怪的话,说不愿意像神龟被供奉在庙堂之上,而愿意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淤泥里的泥鳅。在宋国当过漆园吏,宋国当时是小国,国力衰微,后面辞官而去。而且在礼崩乐坏,纷繁杂乱的战国时代,各国要争强做霸,战争不断,生灵涂炭,他认为在乱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清静无为的道家政治理想。做一个隐士只是他个人对那个时代绝望的一种反抗,并非智慧不够,只是不愿同流合污罢了。他的精神要遨游天地独往来。

孔孟用仁义让中国人对工作对家庭充满温情和责任感,是君子如日经天的自强不息。老庄用道让中国人学会思考,学会好奇,学会精神自由,快乐生活。中国人应该要感谢他们的伟大,白天可以用孔孟精神好好努力,夜晚失眠失意的时候,就找老庄精神逍遥人世间。

浅谈孔孟和老庄对中国人的影响

剩余:2000
上一页:
网站地图